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陈志文:中国出国留学已到山顶 国际教育面临四大巨大挑战

logo
来源:七品教育

2024-04-13|已帮助:94

进入 >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由新学说主办的第五届VIS中国国际学校发展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电话:—— 《西方先进教育的再认识——改革开放40年教育改革的反思》。

阐述了他对国际教育和中国国际教育发展与挑战的深入观察与思考。

以下是详细情况:

我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分享我的一些观点。我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所以我不如这里的许多人。让我从我的角度简单解释一下国际教育的发展。

第一,出国留学已经到了山顶,国际学校继续高歌猛进。首先,我们看过一组简单的数据。目前从留学大数据来看,赴美留学人数仍在增加,但近十年来增速持续降低,目前增速为近十年来最低。

在过去的五年里,在美国学习的学生的绝对数量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不是当前美国政府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六年中,来自中国的美国研究生申请数量也有所减少,只有一年呈正增长。

不仅是美国,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加拿大也存在类似现象。加拿大一直是中国学生的主要目的国,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加拿大的第一来源国。但在2017-2018学年,我们被印度超越,成为加拿大第二大生源国。

我认为这些数据和趋势值得进一步思考。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国留学比例的下降实际上是出国留学成熟和正常的表现。

这些包括各种进步,其中一个社会进步后的文化问题很容易被忽视。我儿子在回美国第一年学习之前发了一个朋友圈。他说他在最后几次考试中错过了中国的各种食物,最后一句话是“我饿死了”。

他们可以一天24小时在学校吃饭,但他说他饿了。

可以发现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这一代人很不一样。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以前说的是国家“上天”,现在说的是孩子出国受苦就是“下乡”。

父母是孩子的两个保姆,再加上其他亲人,很多人会一起关注一个孩子的成长。所以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出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这导致我儿子在期末考试后一刻也没有停留,连夜飞回家。

我认为这种现象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在上个世纪,教育部有一个国际学生部门,该部门派了许多人来说服这些海外学生回来。当时出去了10个人,回来的只有两三个。在本世纪,这家公司将不复存在。大约12年前,我们变成了三个人出去一个人回来。

近几年1.2人出去1人回来。未来可能1个人出去,1.2个人回来。

所以我说中国已经到了留学的山顶。你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日本的数据。

日本的出国热比中国早20年。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在世界上的崛起,日本留学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经历了20年的急剧增长后,本世纪初和上世纪末,日本留学人数达到近8万人时,瓶颈期开始出现。

增长乏力,2003年开始缓慢下降。

这条发展曲线平移了20年,几乎是中国留学的一条发展曲线。所以我说中国留学已经到了山顶,这其实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它们大多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进入下降期。如果预测是正确的,他们将在未来十年进入缓慢下降期。

第二,不出国门的国际教育将成为长期热点。首先,公立学校的去精英化促进了“国际化”私立学校的迅速崛起。随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持续成为热点。

中外合作办学的录取分数一直在稳步上升,一些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始改变高校的格局。过去我们认为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都是买分数,但近两年中外合作大学的分数不断上升,质量越来越高。

举个小例子,有一些独立学校,比如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近年来,这些大学的录取分数已经远远超过了211和985,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因此,我们对更好的教育的追求变成了国内的国际学校和国际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客观需求是所有孩子都留在国内学习,不出国的国际教育将成为长期热点。

第三,国际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但能否利用好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机遇,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1.课程与教师:如何本土化和中国化?

课程重构与转型;

学科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不同的思维和认知下,我们对知识的选择和教学思路完全不同,重合率很低,必须重构;

在不同的课程体系下,我们的教学和教学方法也必须重构,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组合。

2.政策法规标准化

2013年调整公立学校国际部;

2016年,课程和教材重新标准化,暂停批准新项目;

2017年《民办教育促进法》调整:分类办学;

2018年:减轻教育机构负担;坚决清理以境外课程教材替代本国课程教材的行为;

2019年政策继续加码: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海外班”等名义招生;

严格规范公办普通高中“国际部”(或“境外课程”)招生行为,将其纳入统一招生管理,实行单独计划。录取分数线应满足同批次学校的录取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

加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生管理,不得招收中国籍学生。

3.伴随而来的功利主义挑战

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走出国门的国际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底层文化,所以我们必须遵守规则并做好本地化工作,不能复制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

比如中国的教育功利化问题是怎么来的?很多人的答案是高考。

这是我拍摄的两块广告牌。“周末走读班、全日制走读班、全封闭班”都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的考试。

在我看来,应试教育最疯狂的是出国考试,因为很多人都想出国,而这些人又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这就导致了留学和培训的“极端化”和“高端化”。

美国的高考或大学录取比较复杂,其他因素取决于分数。这时,许多中介公司强调他们不是中介,而是背景增强公司。他们将根据目标学校的条件对客户进行包装,并系统地保证学生的名校申请结果。

相关培训师不再被称为“班主任”,而是“项目经理”。那么,你认为这是一场考试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在国内几十所国际学校观察过官网,无论是名校国际部还是私立双语学校,最显眼的官网都是入学名单。因此,有人说许多学校是国际学校,但他们的目标仍然只是学生的最终学业成绩。

原因是这是家长选择学校的重点。

这背后是功利追求的结果,与招生制度、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无关。现在有更多的移民和更多的培训课程。纽约的高考被废除是因为只看分数的招生制度带来的不公平。

浙江余姚一个寺庙中有计算机菩萨、英语菩萨、理综菩萨、雅思菩萨、托福菩萨等等,究其背后,就是功利性追求的结果。

4、盲人摸象:对西方教育的标签化理解

更麻烦的是家长在一些专家的误导下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标签化理解,觉得西方教育就是幸福快乐、没有负担。但是,我想讲述不一样的西方教育。

在英国伊顿公学,学生着装绝大部分都是黑白搭配的燕尾服。但有些人是荣誉学生就穿荣誉服,在着装上增加了蓝色或粉色搭配,在学校分出了“三六九等”。在中国,这种现象会被认为是落后的恶劣的教育,

被大众所质疑、所诟病。

在英国一个6岁学生因连续迟到,被关禁闭,与同学隔离。全世界教育哪里没有惩戒?惩戒是必须的,但它和体罚是两码事。

美国沙特克圣玛丽中学的36项军规已经远超应试教育的约束。学校有非常严格的校规,并制定了白卡红卡制度来履行。36项军规让很多孩子主动撤离或者被开除。

有位美国记者写了一本书叫《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 ,讲述了惠特尼中学成长纪实。

魔鬼数字4:睡4个小时,喝4杯咖啡,考4.0的GPA。这些孩子的辛苦程度,连中国衡水中学的孩子也比不上。

负担只和绝对期望值相关,与教育制度、招生制度无关。但是家长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受够了应试教育的迫害,想让孩子快乐的进入国际名校,最终为孩子选择了国际学校。

再说到体罚这件事,2012年我在旧金山转机买了一本《时代周刊》 ,发现美国允许体罚,公立学校除外。

在法律层面,美国19个州法律上支持允许体罚学生,但并非鼓励体罚。

哈佛不看成绩吗?美国大学不看成绩吗?

2017年到2019年哈佛受访者SAT平均成绩亚裔(不包括南亚裔)的SAT均分最高,为2306分,白种人SAT平均为2236分,黑人与非洲裔为2165分,西班牙裔拉丁美洲只有2156分。

哈佛大学的确说成绩不是第一位的,也看重其他因素,但需要仔细思考。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的教育是两个体系,两条道路;

精英道路,必然是需要付出和严格的约束,即努力学习,有规矩和教养,无论在哪个国家,在何种教育体系下。

四、国际化过程中,学习西方需考虑其适用性和匹配性西方教育的很多优势和优点,放在文化与制度的体系下,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适用性与匹配性,这也是我们学习的前提。

前两年很多人在讲芬兰教育,现在讲未来教育。为什么芬兰教育是这样,芬兰教育核心是什么?

1、芬兰教育的先进性是基于什么?不功利

我查了芬兰2017年人均GDP43124美元,全球排名第17位;中国人均GDP8000美元,全球排名第74位。芬兰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人均收入差别不超过10%;

工作10个月以上获得500天失业补助;

如生病,可获得全额工资。

在芬兰,大多数人出来工作不为挣钱,而是为社会做贡献。在充分的物质保障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下,人的本能就是“我喜欢什么?我想干什么?”因此,他们的教育也更为纯粹,去功利化的,

满脑袋想的都是“我喜欢什么”。

在中国,很多人依旧会面临生存问题。目前,中国资源也支撑不了芬兰那般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果不看这种区别,盲目讲让中国学习芬兰,是无意义的。

2、美国大学录取制度起源:为了谁?

同样的,我们现在动辄批判现在的高考唯分数,强调美国综合评价这套,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美国综合评价这个历史是怎样来的?

美国最初的录取制度与英国类似,成绩第一;

为应对犹太人占据高校的困局,探索改革;

上世纪60年代以常青藤大学为代表,逐步形成综合评价为核心的录取制度;其目的是选拔未来有成就的人,而不是优秀学生;选拔标准是:学生成绩+学生特质+家庭背景;

一百年前美国名校的选拔标准是“学生成绩+学生特质+家庭背景”,其本质也是社会阶层固化。家庭收入1%打败后40%是我们追求的吗?

因此,我们目前还要思考这些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为什么要国际化?

我们该吸取、学习其他国家什么?

中国在其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该保持什么?

“纯正的美英教育“,难道就是我们要的国际化?

目前我们仍需深思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怎么做,我认为需要在深刻理解西方为代表的先进教育理念先进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与要求,走出中国特色的道路。

如果说未来还是中国的机会,那么做好自己,在中国芯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找到我们的优势,最后形成中国经验,在国际化中找出适合中国的中国模式。希望有一天别人会说我是“纯中式教育”的学校。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自“新学说”,演讲陈志文,整理编辑Mavis。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以上是七品教育整理的陈志文:中国出国留学已到山顶 国际教育面临四大巨大挑战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