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为什么不要轻易选文科 文科的深度解析

logo
来源:七品教育

2024-05-08|已帮助:96

进入 >

黄怡(苏州大学)

最近,“选择文科是因为我真的爱你”这个话题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讨论。 不少网友表示,爱不等于未来,但真的爱文科,呼吁大家少一些对文科的偏见和质疑。

长期以来,工具合理性在社会观念中占有优势。 数理化被认为是“走遍天下的通行证”,文史哲被一些人贬低为“无用的废纸堆”。 理科系被认为可以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 作为理科考察工具的合理问题有客观标准,各自的答案不会有太多争论,而是自然一致。 文科所涉及的价值理性问题的标准不同,很难形成固定的标准答案。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支撑“文科无用论”这个伪命题的根据。 “学文科光靠死记硬背就行了”“理科不好就学文科”“文科毕业就失业”……文科很苦的陈词滥调由来已久。 于是,很多文科学生每年高考后的文理大战不仅对文科不满,这次还直呼“选择文科是因为我真的爱你”。 一直以来,一些人讽刺文科学生“为什么学文科”、“为什么需要自我粉饰和自我感动”,认为“因为不擅长理科才学习文科”,但他们的质疑逻辑并不完全是自我接触。

首先,不少学生是在热爱文学、向往文学、全科均衡发展的情况下选择的。 另外,明确自己的内心所向和所作所为,知道自己做不到,不是懦弱,而是冷静和明智。 而且,理科和文科各有不同的作用,选文不应被视为下策,神化理科、矮化文科的狭隘化固有思维也应尽早抛弃。

《培根随笔》记载:“读历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美丽,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严肃,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只要有学习的东西,一切都会变成性格”。 也许,学文带来的变化和提高,并不像理科那样在短时间内明显。 但是,岁月无法言喻。 文科一类永远充满人文魅力,其终极关怀让我们思考人的命运、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文艺科学类在社会现实中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它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蕴含着审美情感和情怀,闪耀着文学审美理想和主体人格的光芒。 它就像现实中的一束光线,填补了世界与心灵的间隙,成就了更丰富的我们和世界。 这可能看起来有点理想主义,但理想主义不是幻想,而是选择。

当然,在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也许可以进行理想主义程度的理性思考。 即便新高考改革后不再严格区分文理分科,但一些学校仍然存在侧重理轻文的现象。 例如,在课时方面,高一期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普遍超过政治、历史等文科科目; 在平时的考试频次和考试难度方面,政史地考试难度大多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与高考难度相差甚远,仿佛是物化考试疲劳的残余调节剂。 所有这些情况都值得重视和调整。

传统文科分数的“虚假繁荣”,让很多人误以为文科有才华,抱着“我看青山有多吸引人,材料青山应该见我”的期待直奔文科,但学习分科系统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但为时已晚其实,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在看清文科考试的真相后,依然满怀热情地选择了奔赴文科。 因此,学校在文理分科之前,开设文科类课程,在进行相关考核时,应该更加系统、客观、真实,使学生能够充分全面地分析文科与理科的契合度,帮助学生尽早明确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以上是七品教育整理的为什么不要轻易选文科 文科的深度解析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