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研究生考试每年什么时候报名

logo
来源:七品教育

2024-04-28|已帮助:94

进入 >

2如何报 考研 究生

1.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新的招生信息,要及时把握新的学校里的动态。这样才不会无的放矢。

2.先期准备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就该踏实看书复习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一旦确定了目标,便要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复习中。复习中,一定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

3.报名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也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考生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

4.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的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5.调剂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联系,实在不行就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6.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过去一般是等额面试,现在基本上都已改成差额面试。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在复试中折戟,因此竞争非常残酷。这就要求考生朋友们要精心准备面试,在面试中要有一个自信,从容的心态,这样才能果决、流畅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7.录取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

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 据司法部官网消息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信息服务平台,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成绩将于10月25日公布,全国合格分数线为180分。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精神,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继续实施放宽政策,并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纳入放宽范围并进行重点扶持。客观题考试放宽合格分数线分为三档,西藏自治区放宽合格分数线为140分;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涉藏州县,新疆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和甘肃临夏州以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放宽合格分数线为150分;其他放宽地方合格分数线为160分。

应试人员可自10月25日0时通过司法部网站、司法部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普法网、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查询本人成绩,登录司法部网站自行下载打印成绩通知单。

通过2021年客观题考试的应试人员和2020年客观题考试保留有效成绩人员,应于10月25日0时至10月29日24时,登录司法部网站报名确认参加主观题考试。

确认参加主观题考试人员,可于11月16日至11月20日登录司法部网站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实行计算机化考试。应试人员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使用计算机考试确有困难的,可在确认报名参加主观题考试时申请使用纸笔答题方式。选择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实行纸笔答题方式。

黑龙江省、福建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考区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延期举行。应试人员参加黑龙江省、福建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考区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相关事宜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信息服务平台,由考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司法行政机关另行公告。

据悉,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时间为11月21日,考试时间240分钟。

有关《伤寒论》作者的生平简介和成书时代背景,以及其历史沿革、版本流传,在古今中外注解《伤寒论》的书中都有不同角度的阐述与介绍,我就不赘述了。我在解读《伤寒论》前,想谈谈个人对《伤寒论》中几个特殊问题的初浅看法,希望有助于理解《伤寒论》的内涵。

一、关于病名

《伤寒论》全书重点论述了六个病名,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这些病名很古奥,不被今人所理解。其实这是一个以阴阳命名的系统性病名。这些病名说明了人体阴阳盛衰、病邪进退情况,概括了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例如,风寒邪气从皮毛、肌腠而入,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症,称表证。也就是风寒之邪侵犯部位在表,表指皮毛、肌腠和经络。这时在表的邪气与机体正气斗争。如果正胜邪退则告愈;若正不胜邪,则疾病发展,通过经络内传脏腑,形成各种病证。

表证为什么叫作太阳病?这就得从阴阳学说中探讨。三阴三阳来自阴阳学说,是具体说明阴阳质和量的。人体在表的阳气叫太阳之气,循太阳经而应膀胱和小肠腑。风寒之邪侵入机体,太阳之气首先受伤,故有太阳经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脉浮;如累及太阳之腑,有膀胱蓄水和小肠蓄血的表现。太阳之气是人体的卫外之气,也可以称人体的表阳之气,量最大而质次重。量最大是指它在三阳中量最大,大于阳明,质比阳明轻而比少阳重。而阳明量少于太阳,质比太阳重,少阳的量既轻质又少。邪到阳明,由于阳明的质最重,故热也重,出现大热大渴;它的量次于太阳,所以常是潮热,晡时热。邪入少阳,因为少阳的阳气质轻量少,所以有寒热往来。

无论是阴阳学说本身,或是用来说明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其质与量的关系都是一致的。

太阳之气被六淫之邪,特别是风寒之邪侵犯,伤害了人体的表阳,所以既恶寒又发热,这时用辛温发汗的方法治疗,辛温药可以助表阳而发汗达到驱邪扶正的目的。如果太阳经的邪气通过经络累及太阳之腑,有膀胱蓄水证和小肠蓄血证,蓄水用利水法,蓄血用活血化瘀法,水血同源,所以发汗、利水、活血都与“水”有关。

水的性质是属寒的,我认为太阳之阳气可以化寒水之气,太阳一出,雾露必化,自然之理。太阳之腑也称水腑,膀胱和小肠都是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发汗、利小便是治疗太阳病的重要手段。日本学者称发汗法为解水毒法,也是这个道理。

二、关于六经辨证

《伤寒论》里并没有“六经辨证”这个词,而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连辨太阳“经”病或三阳“经”病、三阴“经”病都没提及。

这就说明六经辨证是统论经络、脏腑的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不是单纯辨六经病证。说白了,它是阴阳辨证,或者是三阴三阳辨证。《内经》中根据脏腑的阴阳气血多少轻重,用三阴三阳为脏腑、经络命名。故《灵枢·九针论》说:“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可见三阴三阳对应脏腑、经络的阴阳气血是有定数的。

《伤寒论》继承了《内经》理论,特别是继承了《灵枢·热论》六经分证的方法,对伤寒、中风引起的各个经络、脏腑病证做出了详细、明确的辨别,并提出了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圭臬。虽然辨证论治在《伤寒论》问世前就产生了,但成熟、规范、系统、逻辑的辨证施治理论还是从《伤寒论》开始。所以说,《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奠基或典范,可总结为综六经、统营卫、辨阴阳、别表里、分寒热、定虚实,理法方药颇具完善的中医必读之书。

三、关于三阴三阳的实质

阴阳学说可能创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说鲁国的邹衍是诸子百家的阴阳家,但其著作我未见过,只是在《伤寒论》中提及《阴阳大论》一书,我所学的阴阳学说只是从《黄帝内经》中吸取的一些支离破碎的内容。《黄帝内经》是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和指导医学的,因此不可能尽善。近代针灸名医杨甲三教授在讲到阴阳实质问题时说:“阴阳包括三阴三阳,是讲阴阳的质和量的。太阳的量在三阳中最大,但它的质不如阳明重。阳明的质最重,但它的量没有太阳的大。所以太阳时分热的时间最长,而热的程度没有阳明时分严重,阳明时分热的程度最重,而时间没有太阳时分长。少阳的质和量介于太阳与阳明之间。三阴也如此类推。”

从杨甲三教授对阴阳质量的解释中,我悟出《伤寒论》中三阴三阳六个系统病与人身阴阳盛衰是息息相关的,也揭示了外邪本身的阴阳属性对人体阴阳盛衰的影响。

四、关于传经

外邪侵犯人体所出现的证候是由表入里的,顺着六经规律传变的。所谓传变有常有变。常是有一定规律的传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叫作传经;变是无规律的传,就是证候由于某种原因不按一定规律发生变化。由于传经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总结为下列几种情况:

1. 循经传

就是按照六经顺序传变,如太阳经邪传阳明经、阳明经之邪传少阳经、少阳经之邪传太阴经、太阴经之邪传少阴经、少阴经之邪传厥阴经。不过这种传经并不是机械地、教条地按顺序传,而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之上的。比如太阳经邪传阳明经,往往是由于阳明胃经津液不足,或者邪在太阳经治疗不得法,发汗太过,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而传入阳明经。

2. 越经传

也叫隔经传。比如气血亏虚,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这就是太阳经邪越经传少阳经。三阳经的传经,临床上究竟是循经传还是越经传,取决于受邪经脉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三阴经的传经也是如此。

3. 表里传

相表里脏腑经络的传经方式称为表里传,如太阳与少阴是表里关系,太阳经邪传少阴经就是表里传。

4. 直中

病邪不经过三阳经,直接伤三阴某一经,如寒邪直中太阴经或邪入少阴经称为直中。这种情况大多是邪气太重,人体正气不足导致。

5. 合病

病一开始就出现三阳经中两经或者三经同时发病,不分先后次序,称为合病。合病有二阳合并,即太阳与阳明合病,太阳与少阳合病,少阳与阳明合病;也有三阳合病。

6. 并病

并病是一经之病未愈,另一经之病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序。并病也有几种形式,如太阳与阳明并病,太阳与少阳并病,少阳与阳明并病。由于合病与并病只限于三阳经范围,所以热证、实证居多。

以上是讲传经,顺便再说一下变。传是有规律的,变是无规律的。变证很多,无规律可循。有失治引起的,有误治引起的,也有邪重正虚,正不胜邪引起,不胜枚举。在《伤寒论》一书中,变证大约占据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可见学习《伤寒论》必须寻常达变。由于变是无规律的,张仲景也只能列举一些变证,我们也只有遵循他所说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应对各种变证。

五、关于病与证

在《伤寒论》中,病是按照六经统病方法对六个系统性疾病命名,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六个系统性病名起归纳作用,在治疗上没有针对性,只有在病的范围内找出不同的证候,才能有针对性地治疗。在《伤寒论》六病之中,以病谱举例的形式列举无数证,这些证归纳总结起来不外四种类型,即主证、兼证、夹杂证、变证。这四种证,真正是指导诊断、治疗疾病的主干。只有掌握这四种证的理法方药,才能达到诊治疾病的目的。

1. 主证

主证就是占主要地位的证候。比如太阳病伤寒表实证,用麻黄汤发汗来治疗;太阳病中风表虚证,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以达到治疗目的。

2. 兼证

兼证是在主证的基础上兼有的证候。例如太阳病中风表虚自汗为主证,又兼有“微喘”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等。

3. 夹杂证

夹杂证是外感病夹杂的痼疾,也就是伤寒夹有杂病。这就是两个病的问题了。在治疗这样的病证时,需要辨清虚实寒热、表里缓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别处理。这种情况在《伤寒论》中例证很多,正文中会逐一讲述。

4. 变证

变证就是变化了的证候,不按传经规律发生变化,可由误治和失治造成。一是《伤寒论》中的错误治疗涉及五种治法,即汗、吐、下、火疗、水疗。也就是不该用汗、吐、下而错误施用,或过汗、过吐、过下造成病情变化。在医学还不发达的汉朝,民间医生水平不高,误治很多见,所以变证在《伤寒论》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一。二是失治,就是由于某种原因失去及时治疗机会,使病情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就是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也屡见不鲜。

张仲景写的是《伤寒杂病论》,我们看到的《伤寒论》既是兵火残余之书,又是被后人分为伤寒、杂病两部分。原书的体例已不复再现,伤寒的变证已转变成杂病,甚至有坏证、难治之证、不治之证、死证。这就说明《伤寒杂病论》不只是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也显现其中。

今天我们看到的《伤寒论》并不是单独论伤寒的,也包括伤寒的变证和杂病。说明张仲景写变证不仅是对误治、失治的总结,也是为了加强杂病的辨证论治。可以说,变证是伤寒转变为杂病的过渡,杂病也包括伤寒的一些变证。

当然《伤寒论》中有很多条文是论杂病的,既不提六经病名,也不提具体病证,直接提出“病”,如“病有发热恶寒者”“病常自汗出者”“病胁下素有痞”等。后人推测《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其中十卷论伤寒,六卷论杂病。《伤寒论》十卷由王叔和纂次编辑,杂病即今《金匮要略》,由《金匮玉函要略方》编纂而成,原《伤寒杂病论》的杂病六卷散失不全。王叔和见没见过张仲景的十六卷《伤寒杂病论》还不得而知,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写伤寒与杂病的体例难以得知,只能从《伤寒论》的变证和三阴病的某些证,还有《伤寒论》论及的一些杂病及《金匮要略》中体味了。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伤寒论》解读——一个老中医苦读40年的归璞返真》,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集明、清两代诸多有名注家对《伤寒论》精华注解,参以己见,解读通俗易懂。主要内容为《伤寒论》全集的解释,其特色为既借鉴古人对《伤寒论》内容的注释、观点,又结合本人对《伤寒论》的理解,用通俗语言解读,使《伤寒论》更能为现今中医工作者服务。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以上是七品教育整理的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研究生考试每年什么时候报名全部内容。